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动态 » 各地传真» 正文

对高超回报网络理财产品要注意甄别

时间:2014-02-25 [ ] 浏览次数:

对高超回报网络理财产品要注意甄别
  最近,网络理财成为新的时尚,人们大有趋之若鹜之势,人们的理财愿望无可厚非,特别是那些打着超高回报旗号的网络理财产品,更是让投资者们头脑发昏,失去了最起码的甄别能力。须知无论何种理财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网络理财更要慎对高额回报的承诺。本期《平安课堂》通过几个案例为您分析网络理财的风险,以及如何防患于未然。 
 案例解读
   年收益20%?假的!
【案例一】
2月10日,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西湖风景名胜区分局在阿里巴巴安全管理部门配合下,破获了以高收益为诱饵的重大系列网络诈骗案,抓获涉案嫌疑人2名。该案涉及被骗网民109人,涉案金额90余万元。
去年11月中旬,杭州市民老王向淘宝网客服投诉,称自己在网购时,发现了一款名为“天理财2013”的理财商品,随即通过支付宝支付了5万元,而店主也在交易后突然失去了联系,怀疑对方卷款逃跑。
在阿里巴巴安全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西湖风景名胜区分局先后抓获嫌疑人黄某、易某。
据介绍,犯罪嫌疑人抓住部分网民急于投资、追求高利润的心态,以年收益率18%至20.06%不等的高回报作为诱饵,于去年11月3日在网上注册账号开始作案。
【防范对策】
据办案民警介绍,目前网络诈骗高发,没有绝对的安全,广大网民平时更要注重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杭州警方及阿里巴巴安全专家共同提醒广大网友,对网络诈骗要提高警惕,如发现网络诈骗信息可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警方将严格执行国家互联网管理政策法规,依法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严厉打击网络违法行为。同时,切勿盲目轻信“网上诱饵”,特别是对于一些发布超高回报产品的网站要注意甄别。(来源人民公安报)
说是理财实是敛财网上投资被骗6000元
【案例二】
刘某在上网时看到一个广告,说可以在网络上注册投资,有高额回报。刘威通过广告留下的QQ咨询该网站客服,最后在一家叫做上海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网站上注册,开启投资账户,并通过一家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向账户充值6000元。钱汇出之后,刘威发现QQ客服人员无法联系,而且上述公司网站也已经失效,白白损失了6000元。
【案例三】
网民吴某也有同样的被骗经历。2013年11月29日,吴霞看到一家互联网理财公司承诺每7天分一次红,于是投资3000元给该公司,2013年12月9日,该公司突然要求吴霞向其账户中至少充值2万元,不然账户会被永久冻结。吴霞根据电子合同要求撤资,但未被受理。
据悉,目前该公司网站已经无法进入,吴霞此前投入的3000元资金已不见。
【专家提醒】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一部分网民有网络理财的需求,骗子便借高收益的承诺来吸引网民,待网民将大笔资金转入,骗子就会一去无踪。另一类与投资理财有关的诈骗也很常见,骗子以办理高额度信用卡为诱饵,欺骗网民和自己联系办信用卡。在拿到真实个人信息之后,骗子再要求受害者先办理一张储蓄卡,并将这张卡与骗子的手机号相关联,然后以检查支付能力为借口欺骗受害者向储蓄卡存钱,再迅速利用手机网银或手机支付宝将受害者资金转出。
网络信息安全专家李铁军建议,网民选择网络理财应寻找正规渠道,对于超过常规的高额回报承诺更应多一分警惕。(来源广州日报)
高达200%返利?市民网上理财投资被骗20万
【案例四】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高达200%返利分红,江西坤城投资有限公司。立志用专业理财成为‘您身边的理财专家’……”2013年9月,江苏南通海安的史先生收到这样一条极具诱惑性的信息,平日喜欢研究投资理财的他怦然心动,但还是谨慎地查询了这家公司的相关信息,结果发现这是一家专业强、高回报的投资公司。于是,史先生登录这家名为“坤城投资”的官方网站,并与该公司一黄经理取得联系。
对方称,注册坤城投资网站就能获赠30元现金,在投资合作期间,每日均可分红,投资项目的最低金额可从几百元起步,并且网站有多种100%获利的项目,最高获利可达200%……
2013年10月18日,史先生在这家网站注册成为会员,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先期投资1000元。当天,他的银行账号内便获得158元返利,接下来两天,均是如此。见该公司每天都如约履行返利,史先生打消了疑虑。10月22日,他追加20万元投资。然而,就在他等着返还高额利润时,黄经理却联系不上了。预感到被骗的史先生连忙报警。
【警方提醒】
目前在投资理财网上发布广告、散布虚假信息吸引投资者,进而实施诈骗的案件呈多发趋势,而下手对象就是像史先生这样家中有积蓄,爱好理财,急于投资的群体。
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缪警官说,不法分子所谓的“投资公司”、“咨询公司”大多是未经注册的虚假公司,其注册网络域名,开通手机号、开立银行账户等多使用伪造、收购或他人遗失的身份证件,并在异地利用ATM机取款或消费。不法分子骗到钱后,有的提供虚假证券投资信息,有的甚至关闭网站和通讯工具后不知所终,案件侦破难度较大。
警方提醒市民,对投资理财尤其是超高回报的网络投资项目,应格外小心,千万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以防上当。(来源新华网)
【律师建议】
受害人一旦发现被骗应及时报警并保存相关证据以方便警察破案,一旦案件告破,受害者也可以凭借保存的证据挽回损失。另外,冯律师提醒广大投资者一定要时刻保持防范心理,尤其是通过网络进行投资,投资者应该切忌贪图高收益,同时还要具备一些常用的防范手段,比如到当地工商局查看公司是否存在、公司网站是否正规等,以确保安全投资。
 防范对策
这些诈骗活动,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几个“窍门”,就可防止上当受骗。
分清销售人员。
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应当为具有相关资格的银行工作人员,其身着银行制服,胸口佩戴工号牌和理财销售胸牌,客户在接受相关工作人员推荐理财产品时,可请工作人员出示相关资格证书,以证明其专业理财的合规性。
认准购买渠道。
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必须通过银行营业网点理财专区或柜面、银行官方网站、个人网上银行专业版、银行官方指定的客服电话等专门渠道进行,客户切不可在上述途径以外的渠道购买理财产品。
专用账户管理。
每位客户在一家银行只可开立一个用于理财交易的专门账户,所有理财产品交易均需通过本人开立的理财交易账户进行。客户购买理财产品尽可能地使用银行借记卡,持卡交易,对于“营销人员”要求先将资金转账至其他账号的情况,客户应提高警惕。
进行风险测评。
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进行风险能力评估测试,对理财客户进行的产品适合度评估应在营业网点通过面谈、面测进行,不得通过网络或电话等手段进行客户产品适合度评估。客户确认认购意向后,应在理财产品协议上进行风险抄录,并亲笔签名,同时应先签订理财产品合同,并对所抄录的风险提示予以确认承诺后才能划款。
主动查询对账。
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种类较多,盈亏变化较快,为了确保客户更及时了解所购买产品的最新价值状况,除了银行方必须定期做好相关信息及时通报和披露以外,客户本身也应养成主动和定期查询对账的习惯。客户可在银行网点专柜、网上银行或开通银行账户变动短信通知、开通“综合月结单”服务查询其持有的理财产品最新信息。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应索取并妥善保管办理业务时的相关凭证,对于没有正式回单或仅出具手工收据的交易,需谨慎对待。
提高防骗意识。
保险公司不会以电话通知的方式要求客户到柜员机上进行转账操作来发放保单红利,若有陌生人电话通知“保险分红”到期,要求你持银行卡到ATM上进行转账操作,应提高警惕,不要上当。不要轻信他人,随意泄露个人账户号码等重要信息,如有任何事宜,及时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咨询核实,发现假借“保险分红”名义实施诈骗等涉嫌违法的行为和线索,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来源中国经济网)
    结语
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但总有些投资者警惕性不高,诈骗团伙就是利用投资者缺乏投资知识和急于获利的心理进行作案。广大的投资者须知理性理财财才会理你,盲目贪利最后只会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平安课堂:策划/刘琳 (中国长安网出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 责编:无锡市法学会